超导研究为何让科学家们“追”了一百年?

科学报国正当时

07.19 原创
+ 关注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水银在极低温下电阻为零,揭开了超导研究的序幕。这可不是小发现——没有电阻,电流就能毫无损耗地传输,能量效率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超导材料的另一重要特性是“完全抗磁性”。处于超导状态的材料会将内部磁场完全排斥在外,这种“迈斯纳效应”让磁悬浮成为可能。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之所以能产生强大且稳定的磁场,正是得益于超导磁体的应用——利用超导材料制造的线圈可以产生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强磁场,同时避免了能量损耗带来的发热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

超导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出现在1986年。这一年,科学家发现了在液氮温度(-196℃)下就能实现超导的铜氧化物材料,这一突破被称为“高温超导”。这里的“高温”是相对概念——相比此前需要接近绝对零度(-273℃)的低温超导材料,液氮温度已属于易于实现的条件,但距离日常应用仍有差距。

高温超导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首先是机理之谜。1957年的BCS理论完美解释了低温超导现象,其核心是电子通过晶格振动形成库珀对。但高温超导材料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远比低温超导复杂,呈现出强烈的“强关联”特性,几百种理论假说至今没有一种能完全解释其超导机制。这种理论困境如同隔着迷雾观察舞蹈——我们能看到电子的集体运动,却无法破译其背后的指挥逻辑。

其次是应用瓶颈。高温超导材料多为陶瓷性质,缺乏金属的延展性,难以加工成实用的线材或线圈。在核聚变等领域,虽然高温超导带材已开始应用(如上海超导生产的带材供不应求),但如何让材料在保持超导特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仍是工程师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尽管存在挑战,超导的应用已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医疗领域,核磁共振成像(MRI)依靠超导磁体提供的稳定强磁场,实现了对人体内部结构的高精度成像;能源领域,超导电缆能大幅降低输电损耗,在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交通领域,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完全抗磁性实现无接触运行,理论时速可达600公里以上。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在国家铁道实验中心现场展示

最令人期待的应用当属核聚变。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而其实现很可能离不开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高温超导材料制造的磁体系统,能在更小的体积内产生更强的磁场,是未来聚变反应堆的核心部件。目前,全球多个核聚变项目已明确采用高温超导技术,这一应用或将在未来20年内走向商业化。

展望未来5-10年,超导领域有望迎来两大突破。一是更高温度超导材料的发现。目前已知的最高温超导材料在高压下可达到-13℃,虽仍需高压条件,但已接近室温。科学家正通过设计新型晶体结构、探索多元化合物等方式,寻找能在常压下实现高温超导的材料,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格局。

二是拓扑超导的实用化。拓扑超导材料具有独特的“拓扑保护”特性,其表面的准粒子(如马约拉纳零能模)可用于构建容错量子比特。与传统量子比特相比,拓扑量子比特对环境干扰的抵抗力极强,出错率大幅降低,被视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关键。目前,全球多个团队正全力攻关,目标是在5年内造出首个拓扑量子比特,为量子计算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研究的每一步突破,都可能在未来绽放出改变世界的力量。当更高温度、更易加工的超导材料走进日常生活,人类或许将迎来一个能量高效利用、技术全面革新的新时代。

(文章系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期间光明网采访丁洪院士的内容,记者宋雅娟、蔡琳采访整理)

本文封面图片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科学报国正当时
点赞
相关搜索
核聚变 超导 拓扑超导 低温超导
全部评论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华科普 · 大学士级

当更高温度、更易加工的超导材料走进日常生活,人类或许将迎来一个能量高效利用、技术全面革新的新时代!

07.19 228

建设张学英 · 庶吉士级 :赞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马儿不谈归途🐎 · 学士级

基础研究的每一步突破,都可能在未来绽放出改变世界的力量。当更高温度、更易加工的超导材料走进日常生活,人类或许将迎来一个能量高效利用、技术全面革新的新时代。

07.19 214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华科普 · 大学士级

基础研究的每一步突破,都可能在未来绽放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07.19 192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无为通达 · 少傅级

超导研究之所以让科学家们“追”了一百年,主要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巨大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综述:一、超导现象的历史与发现超导现象最初是在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的。他发现,当汞被冷却到极低温度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这一发现揭开了超导研究的序幕,也激发了科学家们对超导现象的深入探索。二、超导材料的重要性与特性超导材料具有两大重要特性: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零电阻意味着电流可以在材料中无损耗地传输,这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完全抗磁性则使得超导材料能够排斥外部磁场,为磁悬浮等技术提供了可能。三、超导研究的挑战与突破尽管超导现象的发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超导研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与机理研究是超导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高温超导材料能够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实现超导,这为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高温超导材料的机理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探索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四、超导技术的应用与展望超导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医疗领域,超导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能源领域,超导电缆和超导变压器等设备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此外,超导技术还在磁悬浮列车、量子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展望未来,超导领域有望迎来更高温度超导材料的发现和拓扑超导的实用化等两大突破。这些突破将有望彻底改变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格局,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五、科学家们的持续追求科学家们之所以持续追求超导研究,不仅是因为其背后的科学价值,更是因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导技术的突破将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尽管超导研究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但科学家们对其的探索热情仍未减退,仍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超导材料和探索其背后的物理原理。综上所述,超导研究之所以让科学家们“追”了一百年,主要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巨大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超导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7.19 166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冲冲 · 大学士级

这场跨越百年的追逐,本质上是对物质极限的哲学追问:我们能否用人类尺度的技术,驯服宇宙最低温度的量子巨龙? 从爱因斯坦时代到AI辅助材料设计,超导研究始终是科学革命的完美隐喻——它提醒我们,最伟大的突破,往往始于对不可能之物的偏执相信!

07.19 149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内蒙古赵华 · 学士级

超导材料为量子计算、超导电子学等前沿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一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可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节能、高效的未来电子技术时代。

07.19 135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初心(勇) · 学士级

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

07.19 96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科普653911b6 · 进士级

07.19 90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郑彬,男,1975年出生 · 大学士级

07.19 87

头像图片
认证图片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 大学士级

超导研究历经百年,源于其重大意义。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无电阻传输能大幅提升能量效率,其完全抗磁性使磁悬浮成为可能。1986 年高温超导突破,但面临机理与应用难题。尽管如此,超导已在多领域应用,未来还可能在材料与拓扑超导实用化上突破,或开启全新时代。

07.19 79

科普是增长知识的摇篮 · 进士级 :👍🏻